“看见儿童”的一日生活,奠基未来的一生质量
2021年11月12日上午,“幼有善育”鹏城论坛第三期论坛活动“看见儿童”的一日生活在深圳市罗湖区清秀幼儿园成功举行。
作为第三期论坛活动的东道主,深圳市罗湖区清秀幼教集团总园长、正高级教师、深圳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、深圳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琼作题为“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”的精彩报告,抛出了“如何看待一日生活与课程的关系?”这一问题,她的观点是:幼儿园的课程来源于一日生活是原点,课程在一日生活中实施是载体、课程为一日生活服务是指向。随后结合清秀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实践,聚焦一日生活的灵活性、儿童的自主性和教育性三个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了分享,最后从儿童本位、归因问题、协同解决三方面作总结反思,为看见儿童、看见生活、看见课程、看见学习而不懈努力!
与会的论坛学员分别组成四个参访小组,除了探访小、中、大班教育现场,还有清秀幼儿园独有的混龄班教育现场。在参访过程中,学员们发现了清秀幼儿园诸多“打卡地”,例如:大二班的木头龙瞭望台,模拟的工地沙盘、小朋友根据观察到的木头龙工地样态而模仿自建的各栋楼盘和“台长”的介绍与讲述给参访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;幼儿园西侧操场“嬉园”中的喷泉单车,在好玩的游戏中既锻炼了儿童腿部肌肉力量,也满足了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感,备受关注和吸引,在小朋友的邀请下,与会领导和学员也情不自禁地参与游戏当中。
论坛将小组进行合作式学习的对话内容、研讨氛围、达成共识、形成最终综合意见的全过程清楚、完整地呈现在直播画面中,使线上学习人员受益匪浅。经历了刺激的大屏幕滚动抽签环节,各参访组学员代表依然气定神闲地展示分享了三个问题:最大的一个收获、最想提的一个问题、回去最想做的一件事情。针对学员提出的四个问题,“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做到保教结合?”、“大班额的客观条件下,教师如何支持幼儿的个别化、差异化的发展?”“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地域文化教育?”“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一日生活?”,彭茜教授及郭琼园长作出了点睛之笔的现场回应,使线下和线上学员深受感动,三方对话环节好评如潮。
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彭茜教授深入浅出、详细平实地从“什么是儿童的一日生活”、“为何要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”、“看见儿童一日生活的策略”等模块进行了专题分享与理论指引,彭教授提出的几个观点至今耳目一新:要了解儿童一日生活的存在形态在表现形式上是多样化的存在、本质上是教育性的存在、存在方式上是整体性的存在;要看到一日生活制度的价值,消极等待的幼儿就习惯了缺乏自主的生活、整齐划一的幼儿就失去了个性化发展的机会、被频繁打断的幼儿就被扼杀了专注探究的品质、忙忙碌碌的幼儿就被剥夺了有效计划的能力。
水发副局长从三个观察视角进行总结:一是罗湖区清秀幼儿园的一日生活,二是现场学员的合作学习情况,三是彭茜教授带来的启示。他结合《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》和南师大王海英教授论文《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》高度凝练、绘制的两张表格令人醍醐灌顶、茅塞顿开,同时强调:儿童一日生活中,“过渡性活动”是不可或缺的;要同时解放儿童和教师的时间;教师要学会留白;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,就要追随儿童的一日生活来进行课程的创生。
















